RTK采集的高程为什么和图纸高程不一致?(附改正方法)

RTK采集的高程为什么和图纸高程不一致?(附改正方法)

RTK采集的高程

为什么和图纸高程不一样?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经常会有小伙伴问我,“我新买的仪器测出来的高程咋对不上啊!”,这个问题困扰过许多人,下面我们就来通俗的探讨一下RTK涉及到的高程知识吧,可以简单地将高程理解为,待测点相对于某个基准面的距离。

高程的概念

如上图,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什么是大地高?什么是正常高?什么又是正高?

大地高: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正常高(海拔高):地面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似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

正高:地面点沿该点的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如上图,N为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之间的高程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ξ为似大地水准面和参考椭球面之何的高程差,称为高程异常。这两者可通过天文水准或天文重力水准的方法求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大地高(参考椭球面)=正高(大地水准面)+N

大地高(参考椭球面)=正常高(似大地水准面)+ξ

高程系统的概念

了解了以上高程的概念后,我们还需要清楚高程系统的概念,它指相对于不同性质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椭球面等)所定义的高程体系。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有:1956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

1、黄海高程系: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至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高程系统零点。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至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大多数工程采用的基准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然而RTK接入CORS采集的WGS84或CGCS 2000是大地高,所以会出现RTK采集的高程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实际上就是高程异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1)使用当地省CORS账号服务。

2)寻找当地测绘院对成果进行转换。

3)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已知控制点使用RTK计算转换参数。

下面介绍几种GNSS-RTK中常用的高程拟合方法:

①固定差改正

固定差改正法高程平差计算是利用GNSS-RTK计算的已知点大地高H与该点的正常高h,采用公式ξ=H-h ,计算各已知点高程异常值ξ,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未知点的高程异常值,从而利用h=H-ξ来计算各个未知点的正常高。

②平面拟合

在小区域内,利用平面逼近局部似大地水准面来代替曲面,需要3个公共点的高程异常和平面坐标来求解式中的3个未知参数。由于平面拟合法是利用平面局部逼近似大地水准面,该方法适合在小区域且较为平坦的范围内使用。

③曲面拟合

根据测区中已知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异常值,用数值法拟合,拟合出测区似大地水准面,再内插出待求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出待求点的正常高。

注意:一般在小于三个已知点的时候用固定差改正,大于等于三个已知点的时候用平面拟合,大于等于六个已知点的时候用曲面拟合。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