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某机场1:1000工程地形航测项目设计方案

青岛某机场1:1000工程地形航测项目设计方案

 

 

 

青岛某机场1:1000工程地形航测项目

 

技术设计方案

 

 

 

 

 

 

 

 

 

北京世纪农丰土地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7月20日

 

 

 

 

青岛某机场1:1000工程地形航测项目

 

技术设计方案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 核 人:

2020年7月 20日                       2020年7月20日

 

 

 

 

 

目      录

1 项目概述

1.1 任务来源与目的

1.2 测区概况及工期

2 资料状况

3 仪器设备软件投入情况

4 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4.1 作业依据

4.2 基本规定

4.3 成图精度

5 技术方案

6 航空摄影

6.1 航空摄影技术参数设定

6.2 航空摄影的实施

6.3 摄影质量控制措施

6.4 成果资料的检查

6.5 安全生产和风险规避

7 航测外业技术要求

7.1 像片控制测量

7.1.1像控点布设

7.1.2像控点的点位和目标要求

7.1.3像控点的刺点及整饰要求

7.2 调绘

7.2.1调绘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7.2.2调绘面积划定要求

7.2.3调绘内容

7.3 外业高程点补测

8 航测内业技术要求

8.1 空中三角测量

8.1.1空三加密精度要求

8.1.2空三作业要求

8.1.3内业加密点的分布要求

8.1.4数据量测和处理

8.2 数据采集

8.2.1作业环境准备

8.2.2模型定向精度指标

8.2.3数据采集原则

8.2.4测绘地物、地貌的要求

8.3 图形编辑

8.3.1作业环境准备

8.3.2编辑作业原则

8.3.3地形图编辑注意事项

9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

9.1 DOM制作

9.2 DOM的技术要求

9.3 DOM影像数据的生成

9.4 DOM数据的存储格式

9.5 DOM精度要求

10 质量保证措施

10.1 质量管理

10.2 检查流程和方法

10.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1 项目计划安排

12 成果提交

 

 

 

 

1 项目概述

1.1 任务来源与目的

受甲方委托,北京世纪农丰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承担青岛某机场1:1000工程地形航测项目,包括航空摄影、基础控制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空三加密、1:1000航测地形图(DLG)采集、外业地物点检测及高程测量、地形图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制作等。

1.2 测区概况及工期

本测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分为两部分,其中3.60 km2的测区位于田横镇羊山后村与黄龙庄村之间,0.086km2的测区位于田横镇黄龙庄村南偏东约1.8km的水岛及周围水域,位置处东经120°55′59″~120°57′53″、北纬36°26′57″~36°29′20″。

 

项目区位置图

任务工期为:2020年7月20日-2020年8月30日;

2 资料状况

2.1测区初定范围,kmz、dwg格式一份;

2.1控制成果一份

3 仪器设备软件投入情况

作业工序 人员投入 设备投入 软件
野外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4 小蜻蜓倾转无人机1

备选用大疆RTK无人飞机

像片控制测量外业补测检查 4 华测双频1+2RTK设备一套
野外调绘 4 工程车1辆
地形图补飞、修测 4 华测双频1+2RTK设备一套、

小蜻蜓倾转无人机1架

空三加密 2 台式机2台 Virtuozo (2套)
数据采集 6 台式机6台 mapmatrix4.1(6套)
数据编辑 3 台式机3台 CASS9.1(3套)
DOM编辑 2 台式机2台 photoshop(2套)

4 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4.1  作业依据

4.1.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4.1.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4.1.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1.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 3004-2010;

4.1.5《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4.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4.1.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1.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9;

4.1.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4.1.1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4.1.1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2006版;

4.1.12《1:500 1:1000 1:2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4.1.13《1:500 1:1000 1: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7931-2008;

4.1.14《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高程模型》CHT 9008.2-2010;

4.1.15《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8.3-2010;

4.1.1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4.1.17《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4.2 基本规定

4.2.1坐标系统:北京54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1度(注:保密需要)。

4.2.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3成图比例尺和基本等高距:地形图成图比例尺1:1000;成图基本等高距为:1米

4.2.4测图范围:以甲方提供的范围为准。

4.2.5数据规格:

A:数据格式分别为:数字线画图(DLG)为AUTOCAD2008的DWG数据格式;

B: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为TIF(附tfw)数据格式;

4.3 成图精度

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点位中误差(m) 高程中误差(m)
成图比例尺 地物点 注记点 等高线
1:1000 ≤0.6 ≤0.17 ≤0.17
隐蔽和困难地区,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1.5倍

其中:点位中误差为地物点对最近已知控制点的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为高程注记点,等高线对最近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

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5 技术方案

5.1 航空摄影:本次航摄资料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数码相机拍摄。按照1:1000比例尺成图要求及无人机飞行相关要求设计飞行实施。

5.2 像片控制测量:采用RTK测量或双频接收机双参考站模式按快速静态方式施测。

采用区域网布点法,航向按照8-10条基线,旁向1-2条航线布设像片平高控制点的原则进行布点。

选刺执行GB/T7931-2008《1:500 1:1000 1: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像控点的测量执行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和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5.3 高程点测量:高程按照每平方公里40点实测,改善测区的高程精度。

5.4 调绘:参照GB/T7931-2008《1:500 1:1000 1: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执行。图式符号执行GB/T 20257.1-200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5.5 空中三角测量:量测、计算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用光束法平差软件进行空三区域网计算平差。

5.6 立体采集:由MapMatrix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完成。航测内业技术要求执行GB/T7930-2008《1:500 1:1000 1:2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20257.1-2007《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采集要素分类码执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外业高程点作为高程点和检查点使用。

5.7 数据编辑:数字地形图在以AtuoCAD为平台的CASS 9.1大比例尺版图形编辑软件环境下完成。

5.8 正射影像图(DOM)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微分纠正,匀光、镶嵌生成图幅DOM。

5.9 生产流程:

 

 

 

 

 

 

 

 

 

 

 

 

 

 

 

 

 

6 航空摄影

6.1 航空摄影技术参数设定

  • 地面分辨率设定:1:1000比例尺成图所需航片地面平均分辨率为不低于0.07米,即采用航摄比例尺约为1:12000。影像地面分辨率(GSD)为7-8cm之间。

2)采用相机焦距:35mm。

3)满足如下的要求:

航线间隔和旁向重叠度要求控制在25%~45%之间,按照35%设计。

航摄像片航向重叠度一般控制在65%~75%之间,按照65%设计。不得大于85%或小于55%。

保证全摄区无航测漏洞,航向超出摄区范围六条基线,旁向超出摄区不少于30%像幅。

像片倾斜角小于4.5°,旋偏角最大不超过12°,出现超过8°的片不多于总数的10%。

影像要求色彩均匀清晰,颜色饱和无云影和划痕,层次丰富,反差适中,像元分辨率为6.41µm。

每条航线的有效航片要超出成图范围6条基线以上。

4)照片数据的存储和包装。

照片数据应纪录在硬盘上,每个数据载体上应明确标记,像片号文件名应与曝光点数据序号保持一一对应关系:提交航摄资料清单应包括:航摄日期、机组号、摄区代号、航线号、起止片号、总片数。

6.2 航空摄影的实施

1)航摄前准备工作

飞机及机组人员、摄影员停本场随时准备,只要有天气立即安排人员、设备进行试飞试照,并及时分析处理试照的影像,为正式作业做好准备工作。

2)航空摄影的实施

一切准备就绪后,机组人员边在机场等待合适的航摄天气,边对航摄硬件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待到能见度好,碧空无云的晴朗好天气时,逐条航线进行航空摄影,争取在同一架次或相似的气候条件下执行航飞任务。

3)质量控制与检查

航摄资料质量包括飞行质量和摄影质量两个方面。

1〉飞行质量控制:采用高性能硬件来保证。

2〉摄影质量控制

本次航空摄影必须选择能见度大于2千米的碧空天气或少云天气,尽量保持各飞行架次气象条件基本一致。

对提交的成果影像要保证单张彩色像片影像清晰,能够正确地辨认出各种地物,能够精确地绘出地物的轮廓,相邻的影像间相同地物色调基本一致,整个摄区的像片色调效果也基本均匀一致。

6.3 摄影质量控制措施

1)飞行质量控制措施:

导航:采用GPS导航,检查GPS导航仪的工作状况,防止因卫星失锁造成GPS导航失效。

2)摄影质量控制措施:

利用飞行管理系统软件控制飞行,保证飞行数据准确。

摄影天气控制:严格掌握摄影天气。原则上航摄必须在晴天碧空,能见度良好时进行。

曝光参数的选用:根据飞行高度、大气能见度、太阳高度角和等情况正确选择合理的曝光参数,保证影像质量。

3)航摄结束飞机返场后,摄影员要采用飞行管理软件,立即对获取的摄站点GPS坐标数据作技术处理,当天评价飞行质量,若有不合格航线立即组织补飞。存储航片影像数据的介质在做妥善包装后,当天由专人护送至基地做数据后期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在第二个飞行日前将航片数据质量检验报告送交现场人员,以便及时修改作业方案。

6.4 成果资料的检查

在整个作业实施过程中,实行“两级检查制度”,保证飞行和影像质量满足航摄规范的要求。两级检查是指:航摄部门在第一时间对航摄成果进行检查;公司质检中心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整个摄区航摄飞行完成后,及时安排人员对成果陆续进行检查,确定没有缺陷和需要补摄的内容后,对整个摄区的资料按照招标文件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所有成果资料整理的完毕后,立即向甲方单位提出书面验收申请。

6.5 安全生产和风险规避

航空摄影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并保证项目按期实施完成。

7 航测外业技术要求

7.1 像片控制测量

像控点的布设采用区域网布设,选刺执行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像控点的测量执行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高程采用GPS拟合高程。

7.1.1像控点布设

A.像控点布设:为提高精度现场先布设后飞行,原则上不超过500米一个像控点。布点时应注意所布点应能有效控制住成图范围,测段接头处不得有漏洞,点位数不少于40个点。

现场像控选于空旷地,统一采用红色或白色L线型,L线宽不低于20cm,长度不低于40cm。采集位置统一为拐角外侧,点位选取应充分满足像片条件。

B、像控点两人一组,一人刺点,一人检查,测量作业时,区域网角点原则上布设双点,避免点位刺错等问题。

C、像控点编号原则:像控点编号原则为XK1向后延续。

7.1.2像控点的点位和目标要求

A.应选在高程变化不大的地方,不应选在狭沟、尖山头或高程急剧变化的斜坡上。    B、像控点标志影像必须清晰、明显。

C.应满足GPS观测的要求:点位上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对空视野开阔,周围无大的水面,无较大遮挡。

D.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宜小于2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米。

7.1.3像控点的刺点及整饰要求

本次像控不做整饰,不拍照片,不喷写点名。采用统一规格像控标石线,测于统一位置,内业采用相对点位位置能达到准确判读的要求。

7.2 调绘

7.2.1调绘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A.调绘原则:

调绘参照《1:500 1:1000 1: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执行。图式符号执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补充说明如下:

1)、测区内文物及历史遗迹必须调绘,为建设个性化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正确认识各种影象所反映的地物、地貌,恰当地运用图式符号,准确表示。

各种数字和文字注记以及符号、线型等应准确无误,并做到清晰易读。

地物、地貌的综合取舍以满足选址设计的需要为前提,以既能适应图面允许荷载量,又能反映实地特征为原则。

同一位置不能同时按真实位置描绘两种以上符号时,则应分清主次或将次要的移位表示,但移位后的地物、地貌,其相对位置不得改变

外调完成后及时用图式符号或简化符号整饰,整饰完毕后进行接边和签名。

B.调绘方法:

采用综合判读调绘法,也就是先室内判读调绘、后野外检核、调查和定性,最后室内清绘整饰的方法。由于航片的现实性较好,所以树高可由内业判断;线路性质、道路名称、道路材质、村庄注记等由外业调绘。

C.调绘工作基本要求:

调绘工作基本要求是“走到、看到、问到、绘到”。不能随意定性或任意标绘。

外业调绘后清绘采用红、黑、兰、三种颜色。

红色:简化符号表示的道路、地类界,独立地物、片外各种注记、自由图边线等。

黑色:各类正规表示的地物、大车路、小路、桥梁、道路附属设施、人工地貌、植被符号、地理名称注记等。

兰色:水涯线、单线沟渠及宽度注记、流向、干沟、水井、泉、输水槽、水系名称等。

7.2.2调绘面积划定要求

A.调绘范围必须略大于测图范围。

B.调绘面积线在1:1000DOM(分辨率为0.1米)纸质打印图上划定。

7.2.3调绘内容

A.居民地:

居民地的调绘:房屋建筑结构[分为钢、砼、混、砖、简单房等五种结构;五种结构均要据实表示,一般规定为砼(7层以上)、混(4-7层)、砖, (1-3层)]和层数,大楼有专有名称的注专有名称,无专有名称注单位名称、挂牌单位较多者选择主要的一个单位名称加注,农村地区的村委会所在地、企事业单位等需注名称,已拆除房屋注施工。。

B.独立地物:

独立地物,如:水塔、路标、水井、广告牌、庙宇、由内业判读。无线电发射塔由外业实地调绘。

C.道路及附属设施:

外业需调绘各道性质、等级、等外公路及附属设施

等级公路必须调绘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如G312 沥;等外公路、大车路调绘路面性质和宽度。道路实地位置可不用标绘,路宽可内业影像量取。

通往自由图边的公路应注明通向。

道路附属设施如桥、涵、挡墙、里程碑等均须按实地位置调绘。

大车路、乡村路要外业详细调绘明显长远的小路要注上材质。

D.管线及垣栅:

高压电力线、低压线、通信线等均应调绘。所有线路全部表示;当同一杆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线路。

电杆、铁塔和工矿区的管道支架等杆位影象不清楚时要逐杆调绘并连线,不能取舍,杆位影像清楚时可只调转点。

地下光电缆、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有明确标志的应准确表示,量取与明显参照物的相对距离。

E、水系及附属设施:

对沟渠涵洞等尺寸航内直接量取或外业调绘。

F.地貌和土质:

地貌由内业判读测绘外业检查补测。

G.植被:

植被应详细调注林地、旱地、有关经济作物的种类和范围,如“果园”及“苗圃”外业要调绘准确。林地需要调注树种,比较杂乱的可以综合范围标注。

H、地理名称调查和注记:

居民地、县市街道、厂矿企业、学校、医院、山名、沟名、河流、水库、沟渠和道路等名称实地核查正确。

7.3 外业高程点补测

由于本项目是无人机摄影的。为了使成图精度的提高并达到项目要求,外业要补测部分高程点。

外业点在测区内要地形分布(像控点及基础控制点也充当外业高程点),用于检测和提高航测成图高程精度,最终平均每一幅标准图幅里要有10-20个外业高程点。

8 航测内业技术要求

航测内业技术要求执行GB/T7930-2008《1:500 1:1000 1:2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20257.1—200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采集要素分类码执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8.1 空中三角测量

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完成空中三角测量,量测计算软件为MatchAT。

8.1.1空三加密精度要求

内业加密点对最近外业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地形等级             类别

地形图比例尺

平面(mm) 高程(m) 平面(mm) 高程(m) 平面(mm) 高程(m) 平面(mm) 高程(m)
1:1000 0.4 0.35 0.4 0.35 0.55 0.5 0.55 1.0

 

8.1.2空三作业要求

A.作业前认真检校仪器和检查软件配置,确保仪器性能良好,软件配置正确。

B.检查影象是否是畸变差改后的航片、外业控制点文件和相机文件输入的正确性,以航摄单位提供的相机内方位鉴定元素和航测外业控制成果为准,确保空三加密原始输入数据的完整无误。

C.量测过程要认真、仔细、准确,对于外业点要根据刺点片点位、略图及说明仔细判读,避免点位量测错误。

D.量测中如发现外控点离各类标志太近,加密时注意处理此类问题。外控点量测时应量测主要的、影象清晰的像对。对外控点处于外插位置、影象不清晰的像对不要量测,否则会降低加密精度。

E.由于无人机航片重叠度大,单个外控点涉及到的航片较多;因此像控点的量测一定细心且必须有第二人进行并相互检查。

F.量测完后进行最终的平差结算,并利用外业高程点进行检查,或利用部分外业点作为空三高程控制点参与平差计算。

G.由于航测制图的工期很短,为了提高空三加密的生产效率,空三加密的作业流程可以采用先完成内业加密点量测等工作,等外业控制点成果提交后,再量测外控点,最后进行平差计算,平差结果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将成果提交采集工序并上交资料室存档。

8.1.3内业加密点的分布要求

A.内业加密点尽量布满像片全部范围,六度重叠的航带连接点每张像片不少于3个。按3*3标准位置选点每个区域连接点数量不少于3个。应加强图形构网强度的检查,在少点位置予以补点。

B.大的河流、水库上要量测一定数量的水位点。

8.1.4数据量测和处理

A.设备、软件:仪器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量测计算采用空三加密程序MatchAT,数据平差模型为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B.数据处理时,首先应将物方标准方差权减小,进行粗差的消除,然后逐步提高物方权重,确保粗差被探测全部探测出来,必要时,采用patb进行二次平差专业验算。

C.对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经处理改正后,必须把一系列成果改为正确值,方能将文件传下工序使用。

8.2 数据采集

8.2.1作业环境准备

数据采集在全数字摄影测量MapMatrix工作站完成。采集前,仪器保证处于良好的作业状态,鉴定合格后方可作业。软件参数设置正确,满足本项目数据采集作业要求。

8.2.2模型定向精度指标

采用空三自动恢复模型进行立体测图,尽量不进行二次定向作业。

模型接边:相邻像对地物和等高线接边误差不得大于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中误差的1.5倍,个别不得大于2.0倍。

8.2.3数据采集原则

A.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按编码分层进行采集,各要素编码要求使用正确,在有二级码的情况下,不允许用大类码、用大类码+小类码组成的要素编码进行采集。一般地物、地貌要素的分类码执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B.数据采集范围应在定向点连线以内,最大不得超过定向点连线外10mm(像片上)。如果相邻航线或像对,在接边处有阴影等缺陷,在本像对补测时,测绘范围可酌情放宽,并做记录。

C.地物与地貌要素应先依据外业调绘片进行采集。原则上是外业定性、内业定位。如确认外业调绘有错误时,内业应根据立体模型进行改正并有相应的记录(如:调绘片说明、手簿记录等),备查。测绘地物地貌做到无遗漏、变形、移位。注意,高压电杆、通讯杆、低压杆、地下光电缆、水渠、天然气管道等应认真判读调绘,对外调不合理的地方,应在仪器上进行处理并记录。

D.地物与地貌的采集,严格按实际立体采集。地物采集注意处理地物间的相互关系(如:道路和桥等地物关系),重点做好公路、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的采集。地貌采集要注意微型地貌的表示。

E.点状地物和非比例表示的线状地物,按照地物中心采集;有方向的点状地物第一个点采集定位点,第二点为方向点;依比例尺表示的线状地物严格按照实地位置采集;有符号的线状地物根据符号左生成原则采集。另外,采集线状地物时注意点的密度,确保地物几何形状的真实。

F.数据采集的范围依据甲方提供的作业范围为准。

G.保证采集成果的唯一性,绝不允许出现文件数据的重复问题。特别是采集后切图要准确,确保地物、地貌接边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如果出现重复参考或镶嵌的数据应在本工序自行删除,不得将重复数据问题移交给下工序。

H.采集完成后作业员应认真自校,检查员严格检查,对于隧道口、立交等重点工点应在立体上仔细检查地貌采集情况,并做到原始记录清楚,项目填写完整、齐全、正确,签名后方可交下工序。

8.2.4测绘地物、地貌的要求

测区内的居民地,参照相应图式规范要求表示。

A.独立地物

独立地物的采集依据外业调绘片分层采集。外业散坟的调绘是示意性的,采集时注意定位和增补。

打谷场、烟囱、水塔、路标、水井、广告牌、庙宇、无线电发射塔等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必须采集。

B.交通及附属设施

a、公路的路肩线宽度图上小于1mm不表示,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宽度图上大于1.3mm用双线表示,否则用狭长灌木采单线表示。

b、公路的附属建筑物(如:桥、桥墩、立交桥、平交道、涵、上下挡墙、里程碑、铁丝网、行树等)全部表示,路堤、路堑等人工地貌禁止使用等高线表示;另外,桥头的加固路堤和对应的坡脚线应与桥梁套合、对称。

c、公路统一按等外公路层码采集,编辑时注记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及宽度。

d、道路相交处路宽变化较大时,需按实际立体影象采集,不能使用平行线表示。

e、通过散列式居民区的道路采集要连续,不宜中断。

f、采集时注意区分依比例尺表示的大车路和乡村路及不依比例尺表示的乡村路和小路。

g、内部道路只表示厂矿企业内部铺装路面的道路。

C.水系及附属设施

a、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物的水涯线按立体模型的水边线依比例尺采集。

b、河流、沟渠的宽度在图上大于0.5mm时依比例尺采集,否则,用单线按中心线不依比例尺采集。居民地内的干沟用排水沟采集。

c、水塘一般只采集水涯,当水涯线和坎边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大于1mm时可只采集陡坎。

d、外业漏调的单线渠、冲沟,内业采集时要补充采集。沟底宽度在图上大于5mm的冲沟应加测等高线。

e、水系附属设施(如水井、泉、水闸、拦水坝、输水槽、倒虹吸等)必须采集。

D.管线及附属设施

a、电力线、通信线、输油输气管道等管线的采集按照调绘片作业。

b、电杆、铁塔、管线支架等要素全部采集,采集原则是以立体模型为准,根据调绘片认真判读和量测。

c、变压器、变电室全部采集。电力线或通信线入地时按相应层码加注入地符号。

E.境界和植被

甲方未提供境界资料,如果需要上图,则需要甲方提供上图数据,注意区分植被范围界线。

F.地貌

a、大面积的梯田坎应采集最上、最下的坎,中间的坎先采集高大的坎,再采集其它坎,坎的采集密度控制在图上8mm左右一个坎。

b、平地上高度大于1米的斜坡、陡坎均应表示。斜坡坎的采集要求区分自然坡和人工坡。自然斜坡采集使用陡坎加等高线的方式表示;人工斜坡采集使用陡坎加坡脚线的方式表示。

c、测区内注意表示崩崖、滑坡、冲沟、陡崖等崩塌残蚀地貌。

d、乱掘地只采集范围线(该范围线必须闭合)、注高程点,不绘等高线。

e、等高线采集时手轮速度不能太快,且拐弯注意减速,防止出现微貌丢失、沟心等高线漂浮,不能真实的反映地貌。计曲线和首曲线的采集方向必须一致。修测等高线时应锁定脚盘。

f、在等倾斜地段,相邻计曲线间距在图上满足5mm≤d≤10mm时,可用曲线内插功能完成首曲线的绘制。

g、等高线遇地物、坎、双线道路、双线水系等断开表示。

h、密林地区采集等高线时,应考虑树高的影响,使曲线切准地面。

i、洼地、山头、鞍部的高程变化处,如果没有高程注记点应加绘示坡线。

j、高程注记点的采集

每个方格内高程注记点个数一般为10-15个,地物比较密集时,一般应不少于8个。采集高程注记点要注意优先采集特征点(如:山顶、洼地、沟心、山脊、鞍部、变坡点、陡坎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位等),然后再兼顾图面美观且均匀分布采点。

注意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协调性。

适当加测比高注记。

公路要求每隔80~100米测注道路交叉、路面、路肩、路堤、路堑大桥头、长隧道口及坡脚等特征位高程,注意高程点在道路两边交替分布。

8.3 图形编辑

地形图图形编辑采用CASS 9.1图形编辑软件完成。

8.3.1作业环境准备

图形编辑在AutoCAD R2006环境下的CASS 9.1版图形编辑软件平台上完成。保证软件参数设置正确,满足本项目数据编辑作业要求。

8.3.2编辑作业原则

A.检查图形编辑工作站的软件参数配置是否正确,包括符号库、线型库等。

B.地形图转换:将MapMatrix工作站采集的图形数据转换成正确的CAD数据(*.dwg)文件。转换完成后参照调绘片检查地物有无遗漏,如果存在不能转换的图形符号,应查明原因。

C.图幅切边前注意处理范围线和接边处的地物、地貌,避免图幅切边引起地物丢失。

D.依据外业调绘片对图形要素进行编辑。

E.图内字体要求:按照1:1000标准作业;

*说明—性质注记包括:

道路—沥、碎石、水泥、土等

房屋—建、破、掘、温室、房层、垃圾、厕等

水系—水、塘、井、机井、闸、等

其它—码头、旗杆、射电、电信、油、气、水管、松、桔等

F.编辑完成后作业员应认真自校和接边检查,注意接边处地物、地貌的性质和类别的的一致性。

G.作业员接边、自校完成后,交检查员严格检查,并做到原始记录清楚,作业记录(含:问题处理)、签署需齐全。项目填写完整、齐全、正确,签名后方可交下工序。

8.3.3地形图编辑注意事项

A.曲线压缩参数不要设置太大,宜为0.01—0.04。注意不要反复压缩、拟合,以免造成曲线移位、变形。

B.根据高程位置及密度对沙包、沙坑、山头、洼地加绘示坡线。

C.曲线和高程点矛盾时,可根据情况处理:或移动曲线或修改点的高程。不符值在0.3m以内时由本工序进行修改,大于0.3米时,必须上仪器检测。另外,对于山头、洼地的不符高程点必须上仪器检测,以防止漏曲线。

D.曲线应与比高相符。

E.水系、道路与其它地物、地貌要素的配合要求合理,曲线穿过道路、水系时要尽量垂直,沟心线应与曲线严格套合,河流水涯线、沟心线折线太明显时,编辑应添加节点、或拟合水线。

F.公路编辑时注记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如G307 沥,如无线路编号,可只注路面性质,如:沥等。道路相交应平滑处理,以符合实际地形。

G.房屋外轮廓必须闭合,且注意处理房房和房围墙的对接关系。

H.所有管线要标明性质。采集工序补测的电力线、通信线杆位,注意逐个添加符号且保持杆和线的方向一致。

I.植被符号全部填充在图内,不能以文字方式在图外注记。

J.若甲方提供境界资料,则进行上图处理。

K.汉字注记选位应满足图式4.9.1的要求,特别是居民地注记应选在居民地内房屋稀少的地方,保持图面美观。

L.点线交断前注意注记的移位,以防止交断后地物的丢失。

9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

9.1 DOM制作

DOM是根据单张航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微分纠正软件对各个模型的数字化航空像片进行影像重采样,纠正影像因地面起伏、飞机倾斜等因素引起的失真,把中心投影转换为垂直投影,从而得到单张像片的正射影像。单片正射影像经调色、匀光、镶嵌、裁切、检查编辑等步骤,生成标准分幅的正射影像图。

9.2 DOM的技术要求

9.2.1定向后的模型在立体量测状态下编辑地物匹配点、DEM点、等视差曲线,要求以切准立体模型地表为基本原则,当遇断裂线处时,以影像不变形为准。

9.2.2 DOM影像应清晰,片与片之间影像尽量保持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图面上不得有影像处理后留下的痕迹,在屏幕上要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9.2.3 DOM影像接边时,接边重叠带不允许出现明显的模糊和重影,相邻数字正射影像要严格接边。

9.2.4 DOM影像图按标准图廓坐标的范围裁切。

9.3 DOM影像数据的生成

DOM地面分辨率为0.2米,通过单模型的DOM进行调色、镶嵌、裁切而成。

相邻的数字正射影像必须在空间和几何形状上都要精确匹配。必须进行可视化的检验,以确保相邻的数字正射影像中描述的地面特征没有偏移。尽量除去或减少因高程特征所引起的偏移(尤其如桥梁等)。

在影像镶嵌之前,相邻模型DOM的色彩偏差根据需要采用图象处理方式进行调色,使之基本趋于一致。当用专用软件对重叠处的影像进行平滑处理时,不能以损失影像纹理为代价。

使用专用图象处理工具对影像进行无缝拼接。拼接线不得通过建筑物、桥梁等,须在图象重叠处仔细挑选,以使色调变化和看得见拼接线减到最少。

将拼接后的影像按1:1000比例尺的标准图幅的图廓坐标进行裁切,即可得到图幅DOM的影像数据。

DOM的接边检查:可通过读取相邻图幅矩形影像内的同名影像来检查接边精度。

9.4 DOM数据的存储格式

DOM的坐标定位文件格式为*.tfw,记录影像地面分辨率、影像左上角像元中心坐标。

9.5 DOM精度要求

DOM精度与DLG精度一致。

10 质量保证措施

10.1 质量管理

本工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行,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分析测区情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做到先设计后生产,并由项目负责人编写专业技术设计方案,公司组织评审,业主批准通过。作业期间项目负责人贯穿项目的全过程,检查设计的执行情况,并对成果质量随时进行抽检,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

10.2 检查流程和方法

本工程成果、成图的检查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二级检查主要是对中间过程成果进行检查,一级验收由用户对最终成果、成图进行验收。其中,各工序的作业员自检和工序检查员检查比例都是100%;部门检查为一级检查,内外业一级检查比例都是100%,作为过程检查;公司质检中心检查为二级检查,外业的二级检查比例不少于10%,内业的二级检查比例为50%。

流程为:

 

10.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各工序的检查工作由各工序在作业过程中进行 100%的检查,项目负责人抽查,上一个作业工序检查合格后,交给下一个作业工序。

11 项目计划安排

作业工序 工序内容 参与人员(数量) 计划开始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
项目管理 整个项目各工序间协调及管理 1 2020-7-23 2020-7-25
无人机航飞 无人机航飞 4 2020-7-30 2020-8-10
像控测量 布控;动态测量像平高点及高程点 3 2020-8-01 2020-8-03
野外调绘地形图 对地物、植被、居民地、进行调绘, 4 2020-8-10 2020-8-16
空三加密 畸变改正及工程建立;测区连接点匹配;量测像控点及基础控制点;平差结算;空三精度检查 2 2020-8-7 2020-8-15
DLG成图 DLG的采集;采集检查;DLG编辑;编辑检查 4 2020-8-16 2020-8-23
DOM制作 DOM生成、编辑;DOM检查 2 2020-8-20 2020-8-23
质量检查 对以上成果进行质检检查 1 2020-8-24 2020-8-25
成果整理 对以上成果进行验收。 1 2020-8-26 2020-8-26

12 成果提交

12.1 技术设计方案;

12.2原始影像资料;

12.3 DOM影像图;

12.4 1:1000地形图成果;

12.5 检查报告;

12.6专业技术总结。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