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监测与观测
一、软基工程观测
(一)沉降与稳定监测与观测的适用方法和范围见下表1。
表1 监测范围表
观测项目 | 仪表名称 | 观测目的 |
地表沉降观测 | 地表型沉降计
(沉降盘) |
用于沉降管理。根据测定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等载预压卸载时间;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 |
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量 | 地表水平位移桩(位移边桩) | 用于稳定管理。检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预稳定 |
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 | 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 | 用于稳定管理与研究。用作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的位置,软土指标较差,填土较高,填方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易失稳时采用。 |
(二)观测点的设置如图1示。观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按设计要求。
图1软基处理沉降盘、测斜管、位移观测埋设
(三)在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观测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和汇总分析,以指导施工和提供相关单位的评估依据。
二、路堑边坡或滑坡监测
(一)沉降与稳定监测与观测的适用方法和范围见下表2。
表2边坡监测方法
观测项目 | 监测方法 | 监测目的 |
地表沉降量 | 全站仪、光电测距仪 | 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 |
水准仪 | ||
标桩、直尺或裂缝计 | 观测裂缝发展情况。 | |
地下位移监测 | 测斜仪 | 探测相对于稳定地层的地下岩体位移,证实和确定正在发生位移的构造特征,确定潜力在滑动面深度,判断主滑方面,定量分析评价边(滑)坡的稳定状况,评判边(滑)坡加固工程效果。 |
地下水位监测 | 人工测量 | 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 |
支档结构变形、应力 | 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压力盒、钢筋应力计 | 支档构造物岩土体的变形观测,支档构造物与岩土体间接触压力观测。 |
三、高路堤稳定和沉降观测
表3高路堤监测方法
观测项目 | 仪具名称 | 观测目的 |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 | 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 | 用于稳定监控,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 |
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 | 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 | 用于稳定监控和研究,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位置,必要时采用 |
路堤顶沉降量 | 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或桩) | 用于工后沉降监控,预测工后沉降趋势,确定路面施工时间 |
(二)观测点的设置如图2、3示,数量及埋设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


四、预应力锚固工程
表4预应力锚固监测
预应力锚杆工作阶段 | 监测内容 | 监测项目 | |
施工阶段 | 锚杆体 | 锚杆工作状态及锚杆的施工质量 | 锚杆张拉力;锚杆伸长值;预应力损失 |
锚固对象 | 加固效果 | 被锚固体的位移及变化 | |
工程运营阶段 | 锚杆体 | 锚杆的工作状态 | 预应力值变化 |
锚固对象 | 锚固工程安全状况 | 被锚固体的位移及变化 |
(二)观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按设计要求。
(三)一般情况下,锚杆张拉锁定后第一个月内每日观测一次;2~3个月内每周观测一次;4~6个月内每月观测3次;7个月~1年内每月观测两次;1年以后每月观测一次。在观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观测。观测成果及时整理,第一年内的观测成果将作为工程验收的资料。
以上路基施工过程的监测与观测工作,除一些相应简单的可用简单仪器进行观测外,施工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与观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